各位會員、朋友,
中國近代的揚琴發展,包括揚琴樂器本身的改革、演奏技巧提升和擴展、揚琴樂曲的拓展,都是揚琴界前輩努力的成果,一些揚琴大師的名字對學揚琴的同學們來説肯定不會陌生,因爲同學們經常彈奏的揚琴曲有很大部分都是由這些大師傳譜或者創作的,其中一位大師就是項祖華教授,我們熟悉的揚琴曲《彈詞三六》就是項祖華教授的演奏譜。原來項教授是我們香港揚琴總會常委賴曉萌老師的揚琴老師,今期賴老師會分享她跟項教授學習的一些體會。
雖然北美洲與歐洲是地球上不同的兩個地域,但北美洲的揚琴是源於歐洲揚琴,所以我們把北美洲揚琴歸入歐洲揚琴體系,今期我們會看看揚琴在北美洲的發展。
名曲學堂一欄王文禮老師會講解和示範《打起鑼鼓慶豐收》,大家不要錯過。
《竹動心言》月刊編輯小組
項祖華老師是新中國第一代揚琴藝術家及作曲家,曾為國際揚琴學會副主席、中國音樂學院及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及中國首位揚琴藝術碩士生導師。他桃李滿門遍天下,包括著名揚琴演奏家黃河、李玲玲、劉月寧、許學東、王文禮等。
項老師在蘇州音樂世家長大,自幼學習揚琴、二胡等樂器,師從江南絲竹前輩任悔初和民樂大師陸修棠。他精通江南絲竹、廣東音樂,其揚琴演奏和創作是最早在全國音樂比賽的獲獎者。 他曾創作改編過百首中外古今的經典揚琴及民樂作品,如大型揚琴套曲《國魂篇》—《屈原祭江》《蘇武牧羊》《昭君和番》《林沖夜奔》;揚琴組曲《芳季篇》—《春•蘭》《夏•蓮》《秋•菊》《冬•梅》;揚琴協奏曲《臺灣篇》—《海峽音詩》(寶島、思念、喜慶);揚琴獨奏曲《竹林湧翠》《絲路掠影》《神山聖水》《彈詞三六》《將軍令》;雙揚琴奏鳴曲《梁祝——蝴蝶琴韻》《偉人的豐碑》;揚琴合奏南腔北調《彈詞三六》《風華京韻》等。
有幸曾經跟項老師學習揚琴。老師很愛笑,親切、慈愛而且幽默風趣。
他對音準、節奏、音色、力度要求非常嚴格。他常說只有堅實的技術基礎,才能建造高聳的藝術大廈。所以小時候都是通過慢練、蒙琴練耳、聽拍子的訓練培養我的聆聽概念、辨別不同音程關係和掌握準確節拍的能力。那時年紀小,沒有耐性,當達不到老師的標準時格外懊惱,但老師總會摸摸我的頭慢悠悠的說:“慢慢來,別著急!慢工出細活!慢慢練,要練到每個音都站得住、聽得清、分的明。”
與此同時,項老師也非常注重我對樂曲情緒的感悟。比如節奏的訓練除了用拍子機培養我對不同速度的時值概念,更常常要求我要用心感受,注重節奏結構上的‘和諧’協調和整體感覺。要做到‘急而不促,緩而不馳,快而不亂,慢而不散’。音樂就像語言,他教我不要把樂器當作是工具,要把它視作歌唱器官的一種。常常唱譜、就像講話一樣,要留意分句與段落的銜接,留出氣口的瞬間。要發自內心深處,富有感情。為了讓我真正理解作品的意境,老師總喜歡用誇張的表情和演奏方法示範指導,引導我對音色的感知與執著。
對於藝術,每個人都可能有不同的見解。同一首曲子、同一個樂器,不同人、不同的心境都會演繹出不同的特色。項老師知識淵博,所以每學一首新曲子他都會花很多時間去分析每首作品的背景、構思、內涵、風格、意境,聽老師講故事是一件特別有趣的事情。他會要求我們自己用心去感受、消化,然後親臨其境地演繹出自己的風格,而不是單純的模仿。
1992年父親協助項老師在香港發行了‘揚琴彈奏技藝’。記得發行前每次下課,老師總會拿出原稿跟父親討論內容,他將揚琴的演變、演奏技法、表現手段、教學心得變成科學化、系統化、藝術化為一體的綜合揚琴理論。每次講到他的見解、創作心得都眉飛色舞,停不下來。這是項老師以自己幾十載之研習成果所傾力完成的書,其價值不言而喻。這本書現在仍可在香港公共圖書館借到。
項老師是我音樂之路的引路人,他教會我慢慢的去欣賞品味音樂。我也想像老師一樣,把我所學到的心得體會分享給在音樂道路上同行的年輕人。希望大家的生活都會因為結緣音樂而變得更美好。
大家好,我是李嘉衡,學習揚琴有五年了,很高興和大家分享揚琴獨奏曲"大象" ,希望大家喜歡。彈揚琴可以令我心情變得放鬆,我亦很高興有機會在學校表演,藉機推動更多師生認識中樂。
北美洲(美國)地區的揚琴 Dulcimer
- 撰文:胡國佳
北美洲與歐洲是地球上不同的兩個地域,但對揚琴而言,北美洲的揚琴是源於歐洲揚琴,所以北美洲揚琴是屬於歐洲揚琴體系的。 Dulcimer 一詞在英語中原本只是指揚琴這件樂器,但後來在美國出現了 mountain dulcimer / Appalachian dulcimer(見上期月刊), 爲了區分這兩種不同的樂器,揚琴的英語就變成 hammered dulcimer, 即用槌敲的 dulcimer。
北美洲的揚琴是由早期植民者由歐洲傳入,傳入的具體時間並不清楚,但早於15到16世紀在美洲已有揚琴的文獻記錄。
整體來說揚琴在北美地區並不流行,但在19世紀早期(1810至1840),揚琴也曾流行過一段時間,當時美洲鐵路網絡也未建成,交通極不方便,對比起鋼琴,運輸揚琴比較容易,人們多以揚琴作爲鋼琴代用品。揚琴經常在一些城鎮、鄉村、學校、市集/游藝會(county fairs)、旅館等地方演奏,而一個傳統的弦樂團會有揚琴、小提琴、倍低音提琴、吉他等樂器。➀
早期美洲弦樂團
(圖片來源:he Hammered Dulcimer in America)➀
後來隨着美國鐵路網絡拓展到内陸地區,揚琴作爲鋼琴代用品的用途消失了,慢慢愈來愈少人彈奏了。揚琴在美洲不流行的另一原因是,美國的正統音樂教育一般不重視像揚琴這種在歐洲主流古典音樂不佔一席位的樂器。➀ 當然,揚琴在美洲還是一直作爲少衆樂器存在的,1890年代在西維珍尼亞就舉行過揚琴比賽。揚琴在美洲主要是演奏鄉村音樂和作爲鄉村舞蹈(country dance)的伴奏。美國汽車大亨“亨利•福特” 原來是鄉村舞蹈迷,他在1924年就成了“早期美國音樂樂團”(Early American Orchestra),定期在福特公司總部演奏。這個樂團包括有一個揚琴(dulcimer)、一個匈牙利大揚琴(cimbalon)、一個小提琴、一個倍低音提琴(如下圖)。
福特公司的 Early American Orchestra
(圖片來源:he Hammered Dulcimer in America)➀
揚琴近幾十年在美洲有復興的情況,揚琴演奏家和製造揚琴的工匠的數目都在增加,這些演奏家經常在一些民族節日(folk festival) 和音樂會演奏,各地也有不同的揚琴學會(dulcimer club),如1963年由 Elgia C. Hickok 創立的 “Original Dulcimer Players Club”、1977年成立的 Prarie Dulcimer Club,這些學會每年都會舉辦不同的揚琴節(dulcimer festival),以上種種對揚琴的推廣有著積極的作用。
Original Dulcimer Players Club 揚琴節
(圖片來源:Dulcimer festival 2022 https://dulcimer.net/dulcimer-festivals/)
Lady Victoria 2017 科羅拉多州的的文藝復興市集 (Colorado Renaissance Fair) 演奏:
2016 紐約州的文藝復興市集 (NY Renaissance Fair) :
2022 俄亥俄州的 North-East OH Hammered Dulcimer Weekend:
2015 成立的 Skylands dulcimer string band :
Joshua Messick 演奏 Scarborough Fair :
Ted Yoder 演奏 Carol of the Bells :
Evan 演奏 Sergeant Early's Dream :
Max Zbiral-Teller 演奏:
Mark Alan Wade 於 Evart 2022:
參考文獻:
➀ Nancy Groce The Hammered Dulcimer in America https://repository.si.edu/bitstream/handle/10088/2443/SSHT-0044_Lo_res.pdf (accessed: 28 May 2022)
➁ Paul M. Gifford The Hammered Dulcimer: A History Boston: Scarecrow Press, 2001. Chapter 11.
➃ Hammer Dulcimer History and Playing https://www.si.edu/spotlight/hammered-dulcimer/history (accessed: 7 April 2022)
➄ Paul Gifford - The dulcimer as accompaniment for the fiddle and other instruments http://www.giffordmusic.net/dulcimerfiddle.html (accessed: 23 May 2022)
今期我們轉載内地網站【揚琴圈】王文禮老師講解由田克儉創作的揚琴獨奏曲:《打起鑼鼓慶豐收》:
《打起鑼鼓慶豐收》:
註:《打起鑼鼓慶豐收》樂譜可以在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的《揚琴考級曲集》上冊找到
(* 投稿一經接納,將自動授權本會在本會網站、網上月刊和本會facebook上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