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會員、朋友,
跟古箏、二胡、笛子比,揚琴在中國樂器中不算是很普遍的樂器,但原來揚琴在台灣的發展相當好,今期月刊有李孟學老師為我們介紹「台灣揚琴樂團」,還有李老師的高足分享參與伴奏的心得。
歐洲揚琴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名稱,雖然從廣義的角度,這些名稱 dulcimer、cimbalom、hackbrett、salterio 都是指揚琴這件樂器,但這些不同的地區的揚琴存在明顯的差異,除了 dulcimer 是作爲世界語言的英語用詞而可以用來泛指不同區域的揚琴,狹義來説,不同的名稱就是指在該地區的揚琴,例如今期為大家介紹的德國揚琴 hackbrett 就是指在德語地區普遍採用的揚琴,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德國揚琴吧。
名曲學堂一欄有中國音樂學院教授李玲玲老師講解由已故揚琴大師項祖華教授創作的《林冲夜奔》,李玲玲老師是項祖華教授的高足,《林冲夜奔》也是由李玲玲老師首演的,她的講解肯定是最權威的,大家不可以錯過呀!
《竹動心言》月刊編輯小組
揚琴是一個音響很獨特的樂器,演奏時可以彈奏出節奏的豐富性,弦律和聲的變化也因為有寬廣的音域所以也有更多樣貌和色彩,除了獨奏形式以外,揚琴也常用來伴奏、重奏、合奏,而今期要介紹由不同音高的揚琴組織而成的樂團 ——《台灣揚琴樂團》。
台灣揚琴樂團於2002年由臺中子弟鐘泉波所創立,為國際第一支以交響化型式編列高、中、低音等揚琴組成之合奏樂團,以探索臺灣音樂文化、創造揚琴演奏新聲為使命,創作作品兼併傳承與創新,運用大量本土素材,表演型式除精緻合奏音樂會,也結合跨界演唱、傳統戲曲、布袋戲、類戲劇等演出型式,深獲好評。
台灣揚琴樂團靈魂人物 —— 團長鐘泉波先生,為中國文化大學助理教授、中華國樂學會理事。早期曾在「中廣國樂團」、「當代傳奇劇場」、「陸光國劇隊」、「田園樂府」擔任揚琴演奏員,常年浸墨在台灣民謠、戲曲音樂等,在成立揚琴樂團後,得以實踐使用台灣音樂為創作素材來推廣揚琴音樂藝術。在成軍多年後,成為引領揚琴合奏的領頭羊,並讓台灣揚琴合奏音樂藝術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鐘老師除了努力推廣樂團音樂演出之事宜,亦不忘投身音樂創作,其種類如下:
揚琴協奏作品:遙思隨想曲、花之戀、二黃隨想曲、蝴蝶引、紅塵劫、閩調、馬之三部曲、奮起之歌、我心中的那片田園、背影。
揚琴合奏作品:初鹿之春、火鳥之舞(揚琴與舞蹈) 、山中行、河邊春夢、走路調、卜卦調、港邊惜別等餘90首。戲劇配樂作品: 安天會、廖添丁、媽祖、鄭成功及紅孩兒、oops!天外飛桃two、爺爺的戲箱、木蘭武功、財神兄弟。
出版作品集:台灣揚琴好聲音-揚琴合奏曲集 Ⅰ、 Ⅱ 、Ⅲ 共三集。
台灣揚琴樂團由團長一手創立至今,歷經了20年頭的光陰,為國際第一個以交響化型式編列高、中、低音等揚琴組成之合奏樂團,以探索台灣音樂文化、創造揚琴演奏新聲為使命,將揚琴音樂本土化並推廣傳承給社會民眾。
團員們多來自各個地方專業音樂科系的揚琴學生,除了合奏以外團員們各個獨奏能力也都出類拔萃,鐘團長這20年的經營給台灣揚琴的演奏家們帶來了很多寶貴的舞台學習經驗,也培養出不少台灣優秀揚琴演奏家。
初期演出的作品大部分都由團長身兼編曲、作曲的身份,為揚琴樂團量身打造大大小小的曲目,曲風以本土耳熟能響的民謠為主編寫並創作,請欣賞鐘團長作品 ——《河邊春夢》。
除了改編、再創曲目以外,團長近幾年也積極邀請作曲家為揚琴樂團量身打造能發揮揚琴技術及音響效果的合奏曲,為揚琴合奏、重奏作品開闢更寬廣的道路,請欣賞作曲家林心蘋之作品 ——《黑色之舞》。
近年來演出的形式除了合奏以外也嘗試更多元的型態,例如與戲劇、演唱、多媒體甚至是其他樂器的演奏家合作,其中「無聲影•美聲音」的節目為代表作,呈現給觀眾故事性的歌詞融合揚琴清脆的樂音,時代的風味歷歷在目,請欣賞由林姿吟演唱 ——《跳舞時代》。
每年大大小小的專場演出外,2007年至今台灣揚琴樂團的足跡也走進了台灣各個地區約176所的校園,甚至連澎湖、金門、馬祖、綠島等這些外島地區的學校也都不計路途遙遠前去進行揚琴音樂的推廣,演出節目也為地方小學特別制定,以朗朗上口的童謠搭配老少咸宜的劇場式互動演出,讓揚琴的音樂更加活潑生動更加平易近人。台灣揚琴樂團也多次受邀海外演出,曾出訪過英國倫敦、馬來西亞、瑞士、日本、香港、中國等地,在國際的舞台上也非常的活躍。
台灣揚琴樂團童謠校園巡迴精華片段:
經過20年的淬煉,台灣揚琴樂團不僅在演出上獲得好評不斷,也曾受邀台灣大愛電視台錄製專題節目,創立至今,更容獲為台中市傑出演藝團隊共11次,2021年更獲得台中市第十屆表演藝術最高榮譽『金藝獎』之殊榮。如今台灣揚琴樂團的合奏、重奏作品也增添了更多姿多彩的樂曲,樂團也於2020年開始陸續出版了『台灣揚琴好聲音』-台灣揚琴合奏曲集(共三冊)將樂譜分享給所有愛好揚琴音樂的朋友們。
台灣揚琴樂團至今持續著散播揚琴音樂種子的任務,鐘團長不辭辛勞一手包辦從樂團行政大小事到演出作品,甚至連搬運體型跟重量都很費力的揚琴以及演出前的揚琴調音等等。帶著一顆熱枕的心與年輕的揚琴演奏家們,一同把揚琴音樂的優美與活力傳遞給世界。
參考文獻:
台灣揚琴樂團
YouTube影片(帳號):台灣揚琴樂團、wanlindu_yangqin、welchang
大家好,我是香港演藝學院的音樂碩士二年級生鄺保琪。
上次跟大家分享過學習揚琴跟練琴的心路歷程,今次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比較少接觸的伴奏合奏小技巧吧!
中樂以前的樂曲通常到比較高級才會需要伴奏,但隨著時代變遷,愈來愈愈多比較簡單的新作品都有伴奏,甚至為現有的作品新編上伴奏,令樂曲表現力更強更多元化。但很多時學生都會因為怕伴奏合不好或者比較花時間而選擇獨奏,而這樣反而令演奏少了加分位,非常可惜!
帶領伴奏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難,讓我為大家分享幾個要點:
在最後為大家送上王瑟老師的 《春》,有鋼琴跟小提琴伴奏,效果是不是比獨奏更吸引呢!
希望大家以後可以更勇於嘗試加伴奏演奏不同的樂曲,令揚琴音樂更多色彩,更上一層樓!
逢星期五下午3時正
5月13日的「樂在神州」請來揚琴演奏家郭嘉瑩作嚮導,以多面向帶我們遊歷中國。從絲路經新疆出發,感受嶺南之聲和不同的民族民風。途經萬里,不論是寫意的音樂、富文學色彩的作品、畫中作樂、大江大河的澎湃樂聲、花中四君子、月之變奏等,都是其中的題材。主持人除了熟悉揚琴作品外,也會談談數字中樂、動物樂中樂和中樂武林。十三個有趣的主題,叫聽眾大開耳界!
點擊下圖可以跳到香港電台網頁重聼此節目:
“德語系國家的揚琴”
- 撰文:胡國佳
揚琴這件樂器在歐洲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名稱,今期我們會了解一下德語系國家(包括德國、瑞士、奧地利等國家)的揚琴 “Hackbrett”。
Hackbrett
歐洲不同地區的揚琴,除了名稱不同外,還存在明顯的差異 —— 除了琴的體積、琴碼、弦的數目不同,連敲弦用的槌也不同,這與揚琴在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發展有關。雖然從廣義的角度,dulcimer 、cimbalom 、 hackbrett、salterio 這些名稱都是指揚琴這件樂器,但狹義來説,除了 dulcimer 一詞是作爲世界語言的英語用詞而可以用來泛指不同區域的揚琴,不同的名稱就是指在該地區的揚琴,例如 hackbrett 就是指現時在德語地區普遍採用如上圖的這種揚琴,所以 hackbrett 就是德國揚琴,如果用它來稱呼匈牙利的 cimbalom 就有點不合適了。
Hackbrett 介紹:
對於揚琴這件樂器的起源,現時大多數的説法是揚琴起源於波斯一帶,然後傳入歐洲,但亦有學者認爲揚琴是起源於歐洲,更有學者認爲歐洲不同地區的揚琴(hackbrett, dulcimer)是由不同的樂器各自發展出來 : hackbrett 是由一件叫 “String drum”(弦鼓)的古樂器發展出來的,而 duclmimer 則是由 Psaltery ( 在11、12世紀已出現在歐洲,用手指彈撥的一種樂器)發展出來的。➀
String drum 介紹:
psaltery
psaltery 演奏
在14、15世紀,揚琴在歐洲曾經是一種時尚的樂器,一直流傳到18世紀前期,18世紀的古典作曲家曾經在作品中加入hackbrett, 例如德國作曲家格魯克(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 在1761年出版的歌劇“Le cadi dupé” 加入了二部(two-parts)hackbrett➁ 。但18世紀中期後揚琴的地位就慢慢被其他樂器取代,在藝術音樂(Art Music)中基本上消失了,只出現在這些地區某些民族音樂中如在東歐地區的吉卜賽音樂➂ 。
到了上世紀50年代,揚琴在歐洲開始重新受到注意,學者稱之為揚琴的復興(revival),現時很多音樂學院都設有揚琴專業。西歐地區並沒有像白俄羅斯地區以揚琴為主奏樂器的大型民族樂團,但卻有一些很有民族特色的小型樂團,這些樂團中都可以找到hackbrett,而這些地區也有揚琴樂團。
Hackbrett 除了演奏當地的傳統民族音樂外,在藝術音樂/古典音樂(Art music / Classical music) 領域方面,hackbrett 很善於演奏西方的早期音樂(early music),而近代德奧作曲家人也為 hackbrett 創作了的協奏、重奏作品。
今期月刊會先看看在藝術音樂領域的 hackbrett 音樂和這個地區的一些揚琴樂團,下一期會在看看在民族音樂領域的 hackbrett 音樂。
Hackbrett 在藝術音樂(Art music)—
德國 hackbrett 演奏家 Elisabeth Seitz 演奏早期音樂(early music)《Paradetas》:
奧地利 hackbrett 演奏家 Theresa Lehner 演奏羅西尼 (Rossini) 《Tarantella Napolitana》:
奧地利 hackbrett 演奏家 Simone Schauer, Katharina Dürrschmid 演奏 Anatolij Drukt 的《Gareslivyja Pripeuki (Hackbrett und Klavier)》:
Simone Schauer, Katharina Dürrschmid 演奏 Mikis Theodorakis 的《Sirtaki / Zorba's dance (Hackbrett und Klavier)》
德國作曲家 Michael Rüggeberg 的 揚琴協奏曲 (Hackbrett-Konzert)
Michael Rüggeberg 的 《4部揚琴小協奏曲》(Concertino für vier Tenorhackbretter):
奧地利作曲家 Paul Huber 的《揚琴與弦樂團協奏曲》(Konzert für Hackbrett und Streichorchester):
慕尼黑音樂學院學生演奏德國作曲家 Jörg Lanzinger 的作品 "eightrock":
德國的“Münchner Saitenquintett”(慕尼黑四重奏)演奏《Menuett der Freundschaft》(友誼小步舞曲):
瑞士的揚琴二人組(Hackbrett Duo)"Kellerheims"的演奏:
瑞士的 Trio Anderscht 三重奏是一個演奏跨界別音樂的組合,下面是他們演奏當代阿根廷作曲家皮亞蘇拉(Piazzola)的《自由探戈》(Libertango):
2019年 演出(0:00 : “Smoke on the water”, 6:00 : 巴赫的“G弦上的咏嘆調”):
揚琴樂團(Hackbrett-Orchester) —
1999年成立的德國揚琴樂團“Neubeurer Hackbrettorchester” :
2006年成立的德國揚琴樂團"Gelbe Saiten"(yellow string):
奧地利揚琴樂團“Hackbrettissimo”演奏蕭士達高維契 (Dmitri Schostakowitsch)《第二華爾茲舞曲》 :
Hackbrettissimo 演奏 Beatles《Yesterday》及《Ob-la-di, Ob-la-da》:
奧地利揚琴樂團“Saitenherz”演奏:
德國巴伐利亞少年揚琴樂團 (Hackbrett-Jugendorchester Bayern - HaJOBa)演奏 格里格《皮爾金特組曲》選段 (Grieg's Peer-Gynt-Suite):
瑞士少年揚琴樂團(HJOS) :
參考文獻:
➀ Paul M. Gifford The Hammered Dulcimer: A History Boston: Scarecrow Press, 2001.
➁ Nicolette Foss 7 Types of Hammered Dulcimers Around the World https://songbirdhd.com/7-types-of-hammered-dulcimers-around-the-world/ (accessed: 29 April 2022)
➂ Music around the World: A Global Encyclopedia [3 volumes]: A Global Encyclopedia p.242-245 edited by Andrew R. Martin, Matthew Mihalka Ph.D, California: ABC-CLIO, 2020
➃ Keith Polk German Instrumental Music of the Late Middle Ages: Players, Patrons and Performance Practice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➄ Trio Anderscht webpage https://www.anderscht.ch/ (accessed: 31 May 2022)
➅ Hackbrettissimo facebook https://m.facebook.com/Hackbrettissimo/ (accessed: 31 May 2022)
➆ Hackbrett Informationen No.21 2009 https://docplayer.org/109847344-Hackbrett-informationen-21.html (accessed: 31 May 2022)
(* 投稿一經接納,將自動授權本會在本會網站、網上月刊和本會facebook上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