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面章節名稱可以直接跳到該頁)
章節 | 頁數 |
一. 導師心言 | 3 |
二. 會員分享 | 15 |
三. 揚琴小知識 | |
•揚琴型號知多少?- 之七 | 17 |
•中國傳統揚琴的四大流派 - 江南絲竹揚琴 | 23 |
四. 網上音樂會推介 | 30 |
五. 成立音樂會回顧系列之十 | 34 |
各位會員、朋友,
在8月份的月刊,我們介紹了揚琴調音的方法,但除了調音外,揚琴斷弦的情況也時常出現,這時就需要換上新的弦綫,當然還有其他情況我們需要替揚琴換弦。 今期月刊李孟學老師會為同學們詳細講解揚琴換弦的方法。
揚琴總會的會員中有不少揚琴高手,有些更是香港演藝學院的高材生,準備踏上音樂專業的道路。今期我們有就讀於演藝學院揚琴碩士二年級的鄺同學分享她的揚琴學習之路。
揚琴知識方面,我們會介紹中國第一款十二平均律揚琴。另外也會詳細為大家介紹中國傳統揚琴流派之一的江南絲竹揚琴,其中的《彈詞三六》是揚琴考級的樂曲,相信大家不會陌生, 但其實大家對江南絲竹揚琴的來源和特點知道多少呢?希望今期月刊能為大家增添一點小知識。
《竹動心言》月刊編輯小組
揚琴是在所有中國樂器中音域最大但弦的數量也是最多的樂器,因此弦的保養以及更換是我們揚琴人必學的技能之一。
該如何辨別是否需要更換琴弦?
一、斷弦:斷弦後即需要補弦,建議使用與剩下弦同品牌的弦。如果有資源的話可以把其他沒斷的弦都拆下,把整個音的弦全部換新裝上,音色與音準會比較統一。
二、音準:當調音時如有發現音準無法統一的情況,代表有些弦的張力與彈性已經疲乏了,這時候也需要更換新的弦了。
三、生鏽:香港屬於比潮濕的地區,雖然長期有保養與除濕但弦經過時間的累積還是會有一定程度的生鏽,如整根弦已經發黑並且已經無法完全除鏽,這時候也應該換弦了。
附上402型號的弦表(如圖一),換弦時請依照音位對應的弦號進行更換,例:中央do為中音琴碼第三格相對應弦號為22號。
換弦步驟剖析:
一、除去舊弦
準備好工具後,拆弦前請先記上滾珠大致位置,因為拆除後弦鬆掉滾珠會跑掉!
拆弦時,先找到對應的弦軸接著依序由左至右拆除(箭頭處)
拆除即需要把弦放到最鬆,因此弦軸轉的方向為逆時針。
拆除後將穿弦孔最準左邊,方便接下來穿弦準備
拆除後弦軸的高度盡量調整至一樣高度,上弦後才不會高高低低不齊! 這時候的滾珠與雜音墊記得收好,等等上弦後再裝回去。
二、裝上新弦
拿出同一碼號的新弦開始上弦(建議再次核對弦號,上錯了號碼一切又要重來!) 另外如果要裝的音是在中音碼、次中音碼或高半音碼,上弦時都必須穿過山口底下!
上弦依據左琴蓋內的固定弦釘位置,順序由右而左,將弦有圈的那頭套進弦釘內後拉到琴的右側。
將弦穿過右側山口下(中音碼)再穿過最右側的弦軸。
穿過弦軸後,將弦拉直拉緊會有一段多出來的弦,拿出尖嘴鉗,留下與弦軸距離一個琴竹頭的長度,多餘的可以修剪掉。
修剪過後大約剩下五公分以內的弦,把弦尾拉回弦口,留下很小一段弦。左手拉回弦尾後,可以用左食指按住山口內的弦固定長度。
固定住長度後放上調音板手開始上弦,用左手拉住弦,右手順時針旋轉將弦慢慢轉進弦軸。
弦越來越緊(大概兩圈)就可以鬆開左手並開始調整弦在琴上的位置,先放在琴碼上再放上滾珠最後放上雜音墊。
三、調音
如果是一次換一個音或整台琴,建議換完之後再一次性調音,一開始上弦後不需要一次把弦轉到太緊,慢慢來讓剛放鬆的琴碼不用一次承受太大壓力,對琴的面板也會比較健康!
新弦大約需要三天的不斷調整才會達到比較穩定的狀態,因此之後的工作就是保持耐心調音,調音的細節之前在八月號的月刊有詳細的說明,讀者們也可以去回顧一下。
換弦與調音都算是手工技術的其中一環,因此需要一段時間的練習與體悟,每個人也都會自己比較習慣的手法跟風格,多去研究也會發現其中有趣的部分!
大家好,我是香港演藝學院的碩士二年級生鄺保琪,習琴至今十六年。
自小就參與多項表演比賽,加入中樂團令我更熱愛中樂,對中樂更有熱誠及歸屬感,令我跟揚琴繫上不解之緣。
當然路途上不是一帆風順,我起步不早,亦到後期才專注訓練,但有幸得到很多老師幫忙,再加上土生土長的身份認同比其他外來音樂家更有推動廣及傳承的使命與責任感,令我更堅持、更努力,跟揚琴更分不開。
有今天的成就最大困難是刻服自己的弱點,當我覺得練得不順心,會先休息再練,另外就是時刻記得分段、分句、慢練,不能急於求成。不能忽略基本功,每次練琴都要練。辛苦過後當你回頭望就發現自己進步很多, 但不要鬆懈,繼續努力突破自己,好好享受於舞台上閃閃發光的瞬間!
音樂帶給你的,比你想像中多,一起努力吧!在此為大家獻上一首歌。
- 撰文:胡國佳
中國揚琴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改革,到80年代出現401型、81型、紅旗12平均律揚琴三强鼎立之前, 其實出現過不同類型的揚琴,這些現時我們可以稱爲“過渡”類型的揚琴爲數也不少。今期爲大家介紹我國最早的平均律揚琴:《律呂式大揚琴》。
圖一:律呂式揚琴
《律呂式大揚琴》是鄭寶恆教授和張子銳在繼承傳統小揚琴的基礎上,於1953年研製成功我國首合律呂式大揚琴,1954年該琴在全國省次樂器改革會上通過技術鑒定後,在全國推廣採用, 各音樂藝術院校相繼開設了大揚琴課。
圖二
改革後《律呂式大揚琴》具有以下特點:➀
1、擴大了音域:從傳統小揚琴兩個半八度的基礎上,擴大為G 一g,包括全部半音在內的四個八度。
2、擴大了音童:增加了琴聲厚度,豐富了音色。
3、可自由轉調:四排碼的音位排列都按"律呂式"橫向為純五度、大二度直線進行、小二度拐彎連接(橫五、大直、小拐)的十二平均律設置音位。 各調音位排列的規律相同,便於同曲移調和快速自由轉調的演奏。
4、改制活動出口:製成滾軸式的活動山口,從而保證了琴碼兩邊琴弦音律的準確性。
5、裝設腳踏製器:借鑒了鋼琴上腳踏製音器的原理,在大揚琴上增設了腳踏製音器,使餘音得到控制。
《律呂式揚琴》名稱由來:
中國古代律制“十二律”,又名“正律”,簡稱“律呂”。在一個八度之內分為十二個不完全相等的半音。從“一”到“十二”各律的名稱及其相當於的音高依次如下:
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
其中奇數各律(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稱“六陽律”或“律”;偶數各律(省略)稱“六陰呂”或“呂”。總稱“六律、六呂”。➁
圖三: 中國古代十二律
爲了方便理解,我們可以把古代律呂中的黃鐘音視爲西方十二平均律的C音,而C#就可以視爲大呂,D音視爲太簇,如此類推。當然, 我們需要知道中國古代律呂中兩個相鄰音高低相差不同於西方十二平均律中的半音,古代律呂中不同的相鄰音的高低差距是不同的。而音樂學者估計黃鐘音大概是西方十二平均律的低音F音,而不同朝代的黃鐘音是略有不同的。
《律呂式揚琴》的⾳位採⽤古代律呂分列的⽅式排列,即中間兩個⻑條碼鄰近的兩組⾳位依相差⼩⼆度⾳程關係分列,條碼同側相鄰弦按⼤⼆度⾳程順序進⾏,故名“律呂式⼤揚琴”。➂
《律呂式揚琴》各調排列規律相同。演奏者掌握左⼿及右⼿作主⾳的兩種⼿法,即可轉⼗⼆個調。
圖四:《律呂式揚琴》音位排列
圖五:鄭寳恆教授
《律呂式大揚琴》是中國揚琴進行首次改革的成功典範,它第一次使中國揚琴具備了完善的半音體系,解決了轉調和半音階演奏的問題。 它還最先在中國揚琴上設置了低音聲部。這些進步的改革讓揚琴躋身於中國民族音樂之中,成為一件舉足輕重的樂器,它的投入使用也填補了當時中國民族器樂中的空白, 滿足了民族音樂的應急之需, 所以受到廣泛的歡迎與稱讚,它在中國民族樂壇風行了十多年。➃
由於多種原因,《律呂式揚琴》流行了十多年後,慢慢地被其他新研製的新型號揚琴所取代了,但《律呂式揚琴》對中國揚琴的發展還是有着不可磨滅的貢獻。
參考文章
➀ 劉達章:繼承•借鑒•創新──淺析鄭寶恆教授的大揚琴藝術,西安音樂學院《交響》1996年第1期
➁ 中文百科 https://www.newton.com.tw/wiki律呂/1605429
➂ 百科知識中文網 https://www.easyatm.com.tw/wiki律呂式大揚琴
➃ 劉箏:淺談中國平均律揚琴,《人民音樂》 2017年08期
- 撰文:胡國佳
江南絲竹是流行於江蘇南部、浙江西部、上海等地區的絲竹音樂,在清代已經在民間出現和流傳了。揚琴加入江南絲竹的時間比較晚,要到1911年成立的“文明雅集”才普及開來, 當時使用的揚琴是由江南絲竹揚琴開山祖師任梅初開設的一家音樂店舖制定的兩排碼揚琴。➀ 江南絲竹揚琴就是在“江南絲竹”樂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要求揚琴演奏音色純净、圓潤、柔婉,擊弦動作不可過剛過猛。在每個樂段、樂句及樂匯之中都有極為細緻的力度起伏變化。➁
樂曲特點➂
傳統江南絲竹樂曲的旋律,主要採用級進或小跳,比較平穩、流暢、秀美,在悠長的句幅,連綿起伏的曲調中,彈撥樂器如揚琴、琵琶等潤飾加花、襯托填補, 揚琴在原體曲調添加各種插入音、輔助音、經過音、裝飾音等潤飾音型。
江南絲竹及其揚琴曲的節奏特點和傳統佈局都是從慢到快而結束,慢板、中板到快板節奏是樂曲本身的連續發展,散板節奏有時用在引子或結尾處,有時不用, 這種節奏發展的規律基本體現在不同的大小樂曲中。
演奏手法
江南絲竹揚琴擅長對旋律潤飾加花,樂曲中的十六分音符的串音和華彩的襯音使樂曲流暢、色彩秀美,樂曲中的裝飾音、長輪音、彈輪音使曲調豐富活潑、優美波動。
演奏技巧
在演奏技巧上,江南絲竹揚琴擅長運用連打、襯音、花音、倚音、波音、輪音、顫音、反竹、八度雙音等技巧,這些技巧巧妙地應用,使到樂曲細膩優雅、流暢悠遠、韻味雋永。
重要人物➃
江南絲竹揚琴的第一代代表人物有:任梅初、張志翔、俞樾亭、郁鼎,第二代代表人物有:項祖華、周惠、錢方平等。其中任梅初更被稱爲江南絲竹揚琴的開山祖師, 他出身清朝總督官府,是北洋大臣李鴻章之婿。1917年創立著名絲竹團體《清平集》,並和當時旅居於上海的粵樂大師呂文成篤交甚深,經常有切磋交流。他的藝術造詣極深,尤其以揚琴江南絲竹揚琴技藝超群見稱,擅長潤飾加花和變化音色。 他是現代中國揚琴大師項阻華的老師。
代表樂曲
下面介紹具有代表性的江南絲竹揚琴曲:《彈詞三六》、《歡樂歌》、《行街》。
《彈詞三六》:
《彈詞三六》原名《三六》,是廣爲流傳的江南絲竹樂曲,由項租華改編為絲竹揚琴獨奏曲,由於它常在評彈演唱前用作開場音樂,故又名《彈詞三六》。樂曲以循環體結構而成,曲調秀麗酣暢、節奏活潑明快。 以下請欣賞項祖華演奏的《彈詞三六》:
《歡樂歌》
《歡樂歌》是江南絲竹傳統樂曲,經項租華整理改編,發揮了江南絲竹揚琴潤飾加花的特點,全曲充滿歡樂熱烈的情緒。樂曲的結構為倒裝單曲板式變奏曲體, 曲調秀麗酣暢、節奏活潑明快。(註:倒裝單曲板式變奏曲體中的"倒裝"是指樂曲前段中板是後段快板原形放慢加花變化而成,而不是先奏旋律原形然後再變奏加花) 以下請欣賞李玲玲以揚琴加上二胡演奏的《歡樂歌》和劉月寧獨奏的《歡樂歌》:
李玲玲演奏《歡樂歌》:
劉月寧演奏《歡樂歌》:
《行街》
《行街》是由江南絲竹傳統樂曲《四合》中的小拜門、玉娥郎、雲陽板、急急風四個民間曲板段落衍變而成的多段體樂曲, 經常在節日廟會、婚禮等喜慶場合演奏,充滿明快喜悅的情緒。下面請欣賞彭璐以揚琴演奏加上笛子、二胡等樂器的《行街》:
《紫竹調》是上海滬劇的一支曲牌,是絲竹音樂中的一首小調,雖然它並不在傳統江南絲竹名曲之内,但同樣具有江南一帶音樂的流暢、圓潤、秀美、柔婉的特點。
項祖華演奏《紫竹調》:
參考文章
➀ 鍾珊:論江南絲竹樂中的揚琴音樂,西安音樂學院碩士論文 2012年5月
➁ 戴麗、葉麗莉:淺談江南絲竹中的揚琴,《大眾文藝(理論)》 2008 第12期
➂ ➃ 項祖華:江南絲竹揚琴流派及其風格,《中國音樂》1990年第3期
(* 投稿一經接納,將自動授權本會在本會網站、網上月刊和本會facebook上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