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會員、朋友,
今年校際音樂節比賽已經完成,所有比賽項目的成績也在5月下旬揭曉,希望參賽的同學都取得滿意的成績。無論比賽成績如何,音樂節比賽提供了一衆學音樂的同學一個一試身手的機會,同學通過不斷的練習和表演(今年是錄影),技術和音樂的修養肯定會有所提升。
由於疫情關係,今年是連續第二年以錄影的方式進行比賽,雖然比賽少了現場較量的緊張氣氛,但有參與錄影比賽的同學應該體會到錄影比賽其實不是想像中那麽容易。今期月刊龍文慧老師和她的學生會為我們分享錄影比賽的一些心得和體會。
今期月刊繼續介紹歐洲揚琴。阿爾卑斯山(Alps)是位於歐洲中心的一座山脈,它覆蓋了意大利北部邊界、法國東南部、瑞士、奧地利、德國南部,這裏有著很有特色的民族音樂,而德語地區的揚琴 hackbrett 在阿爾卑斯山地區民族音樂中也有著很重要的地位,我們現在就出發去聽一聽這個地區的傳統民族音樂。
《竹動心言》月刊編輯小組
至二零二零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香港中樂學界的比賽形式有了重大改變:由過往的現場比賽,改為錄影。主辦單位要求參賽者錄影完成後,再上載至指定的平台,待一段時間(有時長達兩三個月)後,參賽者方以電郵方式獲知參賽分數、評語及名次。
老師們過往所累積的經驗都是現場比賽為主,教授同學如何在評判、其他參賽者等眾目睽睽下,抵住被注視的壓力,一氣呵成地演奏樂曲;有同學以為錄影所要求的,以乎相較現場比賽要輕易,因為假如演奏中途出錯,大可以重新再錄,可以不斷的錄直至「完美的一take」出現。
事實上,筆者累積了兩年多替學生錄影所得到的經驗,是人的集中力和精力會隨著時間快速下降,故此就算是不限時間的錄影,最多也要在三次演奏之內找到最好的一個,否則往後即使有時間再多奏十次、二十次,能找到比首三次好的一take,機會可說是微乎其微。
而合奏錄影的難度就更大了。因為要求的是眾多學生們同時的高度集中和合作性。筆者的學生最近以馬來民謠《拉沙沙央》參加一個比賽(附上在練習室的錄影),在學校正式錄影時,最終試了七個take,才找到最好的一個!真是辛苦同學們了。
期望同學們很快能再次體驗實體比賽,畢竟能夠和其他參賽者同場切磋較量、觀摩砥礪,這可是錄影所不能取代的。
疫情之下,本年度校際音樂節比賽改為錄影形式進行,知悉此事時心情難免稍有低落,是為無法體驗現場比賽的刺激感和實在感而失落。但這次大概是我中學生涯的最後一次音樂比賽,因此我最終還是堅決參加。
經過數月的苦練,勝負就取決於錄影當天的表現,故此當日我頗為緊張。不出所料,錄影過程果真意外重重。我不斷地在同一個位置失手,而每次失手都必須返回起點,把曲重新再彈,直至把曲目完整地彈完。然而,這亦代表我的體力和意志正逐漸被消耗。屢次的失誤不斷地打擊我的士氣,好勝心衝昏着我的頭腦,各種的憂慮湧上心頭:「萬一在體力透支時,我仍未能完成,該怎麼辦?」老師在旁一直安撫我的情緒。相比我的焦急煩燥,她更顯沉著冷靜。她語重心長地給予我意見,同時也不干預我彈奏時的情感表達,讓我保留自己的個人演奏風格。我能從中感受到她對我的信任和期望,這也帶給我動力堅持下去。「再掙扎一下,也許這次就能成功了。」我醞釀了一下情緒,然後重新振作,再次按下錄影的按鈕,獨自在四面為壁的房間裏為不存在的觀眾演奏。這次我終於學會按老師指導放空腦袋,把控制權交給肌肉記憶,任由雙手在空中亂舞,身體在隨心擺動。就在那次,我終於成功了。
我最終獲得揚琴獨奏深造組亞軍。得知結果當刻,我的心情其實略有失望,心裏似乎有點別扭,因為我的目標遠不限於成為「第二名」。然而「一人之下,百人之上」,我仍然為自己感到自豪。證書在手輕如鵝毛又重如泰山,這張薄紙藴合著我這幾個月的血汗和光陰,如今終於薈聚成一張能證明我的努力沒有白費的證書,並交到我的手中。我特別感激我的老師,她對我的信任和認可給予了我很大的鼓舞,今次的成績我希望能讓她得到慰藉,甚至能為我感到幾分驕傲。我依然懷念過去在眾目睽睽之下進行的頒獎儀式和現場如雷貫耳的掌聲。希望疫情趕快過去,我能重回比賽舞台與其他參賽者們進行比試,一較高下。
“德語系國家的揚琴(續篇)”
- 撰文:胡國佳
其實把 hackbrett 翻譯為德國揚琴並不準確,因爲除了德國以外,還有其他德語地區如奧地利和瑞士也是以 hackbrett 這個詞稱呼揚琴的。Hackbrett 在德國、奧地利、瑞士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類別,它們的琴碼的位置、琴弦數目和音的位置都是不同的,其中有些 hackbrett 是固定調的(diatonic),只能演奏固定的幾個調),有些是半音階揚琴(chromatic),可以隨意轉調的。➀
Appenzeller hackbrett (半音階揚琴)
Salzburger Hackbrett (半音階揚琴)
Steirisches Hackbrett (固定調揚琴)
Osttiroler hackbret (固定調揚琴)
上期月刊提到,揚琴在在14、15世紀的歐洲曾經是一種時尚的樂器,但到18世紀中期後揚琴的地位就慢慢被其他樂器取代,揚琴只出現在這些地區某些民族音樂中了。➁ 。
現時在德語地區有不少的民族音樂演奏組合,揚琴是這些民族音樂重要的樂器,下面我們聽一聽德語地區的民族音樂。
Hackbrett 在民族音樂 —
奧地利的民族小樂團“Die Vielsaitigen”(意思是“很多弦的”)演奏《Sonnenblumen Walzer》(向日葵圓舞曲):
“Die Vielsaitigen”演奏《Stubenfliegen Polka》(家蠅波爾卡舞曲):
Schürmüli Musig 合奏團的hackbrett演奏家為 Barbara Schirmer,這個合奏團中有一件很特別的樂器 —— 阿爾卑斯號角(Alphorn):
Tüüfner-Gruess 家庭合奏團:
2021年贏得瑞士“SRF Stadt Land Talent 2021”大獎:
瑞士的 Nicolas Senn 是活躍的 hackbrett 演奏家➂ ,他的一身民族服飾是他的“招牌”,下面是他的精彩表演:
Nicolas Senn 13歲時的演出:
2006年17歲時的演出 :
2021年與Sennemusig 的演奏:
悠揚悅耳的 Stubnmusi(阿爾卑斯山地區的小型合奏音樂) —
傳統 Stubnmusi 用的揚琴是“Salzburger Hackbrett”(參考第8頁的圖片),這是一種於上世紀50年代發明的半音階揚琴。 ➃ 。
D´Mitterfelder Stubnmusi(演奏者資料不詳):
Flachauer Stubnmusi(演奏者資料不詳):
阿爾卑斯山民族音樂大賽 —
阿爾卑斯山民族音樂大賽(Alpine Folk Music Contest / Alpenländische Volksmusikwettbewerb) 是在奧地利的因斯布魯克 (Innstruck, Austria)舉辦的民族音樂比賽。參賽者來自奧地利(Austria)、巴伐利亞(Bavaria)、南蒂羅爾(South Tyrol)和瑞士東部(Eastern Switzerland)四個國家和地區,每兩年一次,2022年10月將會舉行第24屆。下面是一些精彩表演:
2010年 "Ensemble Haha" 演奏 Egenbacher Polka:
2016年 Tiroler Volksmusikverein (Tyrolean Folk Music Association) 演奏 Die "Hoaglkröpf":
2010年 三人組 "Trio Fässler-Kölbener" 的演出 :
2016年阿爾卑斯山民族音樂大賽精華:
參考文獻:
➀ Nicolette Foss 7 Types of Hammered Dulcimers Around the World https://songbirdhd.com/7-types-of-hammered-dulcimers-around-the-world/ (accessed: 29 April 2022)
➁ Paul M. Gifford The Hammered Dulcimer: A History Boston: Scarecrow Press, 2001.
➂ https://nicolassenn.ch/wp/english/ (accessed: 30 June 2022)
➃ Wikipedia:Stubenmusik https://de.wikipedia.org/wiki/Stubenmusik (accessed: 30 June 2022)
➄ https://www.innsbrucktermine.at/en/veranstaltungen/24-alpenlandischer-volksmusikwettbewerb (accessed: 30 June 2022)
今期我們轉載内地網站【揚琴圈】《名師公益網課隨彈》中王文禮老師講解由張曉峰先生改編的揚琴曲《春天年年到人間》:
《春天年年到人間》王文禮 演奏
註:揚琴曲《春天年年到人間》樂譜可以在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的《揚琴考級曲集》上冊找到
(* 投稿一經接納,將自動授權本會在本會網站、網上月刊和本會facebook上登出)